天壇是明清二代皇帝祭天、求雨及祈求豐收的地方
也是由遷都北京的明成祖始建
天壇占地273萬平方米,約是故宮的四倍大
進入天壇公園後,古柏蒼鬱,倒也涼快
慢慢接近建築群後,不再有樹木遮陰,兇猛的6月豔陽開始發威
我記得我在這拍了七星石,但卻找不到照片,七星石,有八顆個大石
連說明都不用走近看,就知道第八顆是乾隆放的
經過這道圍牆後,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天壇的主要建築--祈年殿
這就是祈年殿本尊
祈年殿是用於正月祈榖豐收的專用建築
始建於明成祖永樂18年(1420年),原為長形建築物..明嘉靖24年(1545年),改建為三重圓頂建築,殿頂原為上青,中黃,
下綠三色建築
到了清乾隆16年(1751年),改為現今所見,三重藍瓦金頂,並定名為祈年殿
22
祈年殿內部也有講究
殿內共有28根紅漆楠木大柱
內圍四根,代表一年四季
中圍十二根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分
外圍十二根則代表一天的十二時辰
祈年門的天花板也有講究,共有七七四十九格
這是天壇南門的主要入口,可以看到共有三門三道
中門是給天神走的,皇帝也不能使用,右門則是天子..也就是皇帝專用,左門則是王公大臣使用
接著是天壇的第二個主要建物--圓丘
圓丘就是每年冬至時,皇帝進行祭天大典的所在地
圓丘的石階,台面石,和石欄版等..皆由九或是九的倍數所組成,代表上天的至高無上地位
圓丘的中間有個圓石,大家都會在上面拍照
但這位老兄在上面擺了十幾個POSE,要他的團員幫他拍照,也不管別人是不是排隊要拍,得意洋洋
大家別以為是大陸人的行徑,他可是正港台灣人,因為他們是台灣知名旅行社的團員
此行在北京還遇到一個台灣人硬要站在餐廳候位櫃台前等他老公,店員請他移位子,也不願意
所以台灣人真的沒有高明多少
皇穹宇,是放置祭天時使用的祭祀神器,從外面參觀殿內時,秩序還挺井然有序
乾隆十七年重修,殿內是由八根金柱支撐,殿頂有三層天花藻井
中間有皇天上帝的牌位
二旁就是大名鼎鼎的回音壁,因為石壁磚石排列整齊,弧度有規則,壁面光澤,因此可以傳遞聲波
現場有好多人都對著石壁大叫,很有趣
雖然天壇不如清宮劇中必定出現的故宮紫禁城那麼為一般大眾所熟知,不過美麗的天壇建築絕對是中國建築的巔峰代表之作
尤其是祈年殿,跟著世界各國的遊客一同參觀時,大家的讚嘆聲不絕於耳.
天壇因為精美的建築及完美的體現出上天與人間的關係,於1998年列入世界遺產,編號881
延伸閱讀
〔2018〕北京01。諾富特北京三元橋,滴滴初體驗僑福芳草地
〔2018〕北京07。影響東亞地區的儒家思想及科舉制度-孔廟和國子監